1959年,Richard P Feynman(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就提出了微型機械的設想。1962年一個硅微型壓力傳感器問世,其后開發出尺寸為50~500μm的齒輪、齒輪泵、氣動渦輪及聯接件等微機械。1965年,斯坦福大學研制出硅腦電極探針,后來又在掃描隧道顯微鏡、微型傳感器方面取得成功。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轉子直徑為60~12μm的利用硅微型靜電機,顯示出利用硅微加工工藝制造小可動結構并與集成電路兼容以制造微小系統的潛力。


為了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必須從毛坯上切去的那層金屬的厚度,稱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又可分為工序余量和總余量。某工序中需要切除的那層金屬厚度,稱為該工序的加工余量。從毛坯到成品總共需要切除的余量,稱為總余量,等于相應表面各工序余量之和。
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來的加工誤差和表面缺陷,如鑄件表面冷硬層、氣孔、夾砂層,鍛件表面的氧化皮、脫碳層、表面裂紋,切削加工后的內應力層和表面粗糙度等。從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加工余量的大小對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影響。加工余量過大,不僅增加了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了生產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電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余量過小,則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種缺陷和誤差,又不能補償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其選取原則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余量盡可能小。一般說來,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


青島昊炬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不銹鋼精密零件機械加工企業,不銹鋼壓力變送器外殼,不銹鋼傳感器外殼,不銹鋼氣體檢測儀外殼,來圖來樣非標定做各類精密零件,精密機械加工。本公司以“自產自銷”的模式,所有加工材料一律自廠生產,主要生產201,304,316不銹鋼黑棒,不銹鋼光亮棒,不銹鋼六角棒。同時本公司有著多年的CNC數控車床機加工產品生產經驗,有一批技術過硬的工程技術員,通過完善的管理體系和不斷的工藝改進,提高我們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配備線切割、車床、銑床、精密磨床、沖床、折彎、焊接等機械加工設備,使制作工藝成熟穩定,產品質量得到充分保證。
